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pg麻将胡了 > 新闻动态 > 医生提醒: 肝功能差的人, 手脚有8个表现, 赶紧护肝
医生提醒: 肝功能差的人, 手脚有8个表现, 赶紧护肝 发布日期:2025-09-07 08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有人说,肝是“哑巴器官”,出事了也不吭声。真的是这样吗?其实不然。肝功能一旦出了问题,身体会通过各种“小动作”偷偷报警,尤其是手脚,最容易“露馅”。

问题是,大多数人根本没把这些信号当回事,直到体检单上红了一片,才后知后觉。

本篇文章就是来揭开这个“哑巴器官”的面纱。肝好不好,其实手脚早就知道。但有趣的是,这些表现不一定是你以为的那种“疼痛”“疲劳”,而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变化。

如果你也发现自己总是手脚发凉、皮肤发黄、指甲异常,那就不能只当是“上火”或者“缺钙”了。

问题来了:这些手脚的异常到底和肝有多大关系?什么样的表现,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?护肝这件事,难道只是戒酒这么简单?咱们一个一个说清楚。

手脚总是发凉,不一定是血虚

很多人一到夏天,空调一吹,手脚就凉得像冰棒。大多数人以为是气血不足,但临床经验告诉我们,肝功能差的人也常有这种表现。

为啥?因为肝主疏泄、藏血,一旦肝运失调,末梢循环就容易出问题。尤其是那些平时情绪波动大、爱生闷气的人,更容易出现四肢冰冷的情况。

中医里讲“肝气郁结”,现代医学则认为,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交感神经,导致外周血管收缩,血流减少,手脚自然就凉了。

手掌发红,可能不是“健康气色”

有些人手掌一看红扑扑的,还以为是气血好,其实不一定。肝功能异常时,手掌尤其是大鱼际部位,会出现蜘蛛状的红斑,这叫“肝掌”。

很多慢性肝病患者,特别是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炎的人,会出现这种现象。

这并不是吓唬你,肝掌的出现,说明体内雌激素代谢异常,血管扩张,才会出现特有的红斑。别再以为是补气补血补出来的“好气色”了。

指甲出现纵纹、凹陷,别只怪缺钙

指甲是“健康的一面镜子”,肝不好的人,指甲往往会出现一些细微但真实的变化。比如纵向纹路增多、甲面变薄、甚至出现甲床苍白或发黄。

这种变化常被误认为是缺钙,但其实是因为肝功能异常导致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。

肝脏是合成多种蛋白质的重要器官,如果它“罢工”,身体最先反映的就是皮肤和指甲。尤其是那些常年饮酒、熬夜的人群,特别要留意指甲的变化。

手部颤抖,不一定是神经问题

有些人年纪轻轻就手抖,握筷子、写字都不稳。家人总以为是“神经衰弱”或者“帕金森前兆”,但其实肝功能异常,特别是肝性脑病早期,也可能表现为手抖。

这是因为肝脏无法有效清除体内毒素,氨等有害物质积聚,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从而出现类似震颤的症状。虽然这种情况多见于中重度肝病患者,但早期也可能通过轻微的手颤表现出来。

脚踝浮肿,别只盯着肾

很多人看到脚肿,第一反应是肾不好。但其实,肝功能差也会导致下肢水肿。肝脏合成白蛋白,如果白蛋白下降,血浆胶体渗透压会降低,液体就容易渗出血管,形成浮肿。

特别是黄昏时分,一脱鞋袜,脚踝那圈勒痕深得像是刚被捆绑过一样,这种情况就得考虑是不是肝脏出了问题。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肝病史的人,水肿往往是一个“沉默的警报”。

手背青筋暴起,不只是“瘦得快”

有些人年纪不大,手背却青筋暴露,看上去像老年人。除了体脂率低,另一个被忽视的原因是门脉压力升高,导致侧支循环形成,这在某些肝硬化患者中较常见。

当肝硬化影响血流回流时,身体会“自作聪明”地建立旁路,但这些旁路就体现在手背、腹部等部位的血管突出。虽然这种症状多见于晚期,但早期也可能隐约可见。

手指出现“杵状指”,别当遗传问题看

“杵状指”指的是指尖肿胀变圆,指甲像鼓槌一样。很多人看到这种指头,以为是天生的,或者跟关节问题有关。但实际上,这是一种慢性缺氧的表现,常见于肝肺综合征、肝硬化等疾病。

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家人某天突然手指变得“圆润”了,不是发福,而是肝脏可能已经“告急”。虽然听起来吓人,但早发现,早干预,还是有回旋余地的。

脚底发黄发痒,别只怪天气热

脚底发黄,不是晒的,更不是鞋袜染色。胆红素代谢异常是罪魁祸首。肝功能异常时,胆红素在体内积聚,不仅会让眼白发黄,连脚底、手掌都可能变黄。

此外,胆汁淤积还会引起皮肤瘙痒,尤其是脚底。很多人以为是脚气或湿疹,擦了半个月药膏都没用,其实根本没抓住源头。肝不好,皮肤先知,脚底的变化,不能小看。

护肝,是长期战,不是一次性任务

既然肝功能差对手脚有这么多影响,那问题来了:怎么护肝?很多人一听护肝,第一反应是吃护肝片、戒酒、早睡。说实话,这些都没错,但护肝是件“琐碎又漫长”的事,比你想得复杂多了。

生活中,饮食是关键一环。建议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蔬菜,比如西兰花、南瓜、苦瓜。这些食物能帮助肝细胞抵御氧化损伤。豆类和全谷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,能助肝代谢更顺畅。

早睡是性价比最高的护肝手段之一。肝脏的修复高峰在夜间11点到凌晨2点,如果你这段时间还在刷手机、喝奶茶、打游戏,那就等于不给肝留“喘息”的机会。

另外,情绪管理同样重要。肝主疏泄,情绪堵住了,肝也堵。别小看生活中的“憋屈”,它可能是压垮肝脏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每天找个方式释放一下,比如散步、冥想、跳跳操,总比把怒气留在肝里强。

结语:真正的健康,不是看体检报告,而是看你身体的“潜台词”

肝不好不是一夜之间的事,它就像“闷头干活不抱怨”的老黄牛,等它真“罢工”了,往往已经来不及了。手脚的那些细节变化,其实早就给出了提示,只是我们太习惯忽视它们了。

别再等到非要靠B超、化验单才能知道自己肝出了问题。生活里那些“看似小事”的变化,更真实、更直接。护肝这事,不难,但需要你用点心。

参考文献:

[1] 农小欣,吕佳恒,苏晓文,等. 中药治疗慢乙肝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诊治经验与思考[J]. 大众科技,2020,22(12):74-75,78. DOI:10.3969/j.issn.1008-1151.2020.12.022.

[2] 李晓芸,华静. 全科诊疗中识别肝脏疾病的辅助工具:智能肝功能检测[J]. 肝脏,2019,24(12):1380. DOI:10.3969/j.issn.1008-1704.2019.12.007.

[3] 反复肝功能异常[C]//第十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. 2014:263-266.

声明:"非诊疗建议,如有不适请就医"。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,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旨在科普健康生活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,涉及人物侵权、图片版权、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!